成果展示

张伟:《文心叩访》

发布:编辑研究部 发布日期:2020-10-20 阅读:4897

 

 


 

    这是我的第四部文艺评论集。

    显然,集子是以加速度在出版的。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写作,到2003年出版《艺文论衡》,用了将近20年的时间。2010年出版《阐释与诘问》,2017年出版《含咀集》,都是7年一本的节奏。当然,其间还有另外的三部书出版。现在呈现给读者的这部《文心叩访》,距离上一部评论集是两年半时间。可见,写的越来越多了。翻阅自己的书著、文稿,进步与成长的印记,也是很明显的。
    多年来,给本土作家写了不少评论,最大的收获是,培养和锻炼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评名家、大家,难以摆脱“影响的焦虑”。从鲁迅到莫言,我都写过文章。有关他们的研究与评论,汗牛充栋,你想不受影响都很难。本土作家、作者,评论很少,有的干脆没人评过,无所依傍,独出机杼,全赖自己的审美感受与判断。
    朋友们说,我的前几本书,书名都很好。现在出这本书,倒觉得词穷了。同是文艺评论,大体上相同的内容,这一本叫个什么名字呢?起了一堆,最后选定《文心叩访》。“文心”是我用过的第一个笔名,取自《文心雕龙》:“为文之用心者也。”这个书名,庶几可以切合题意。
    我写东西比较杂,但我自己心里清楚,我的关注点,主要有三个,即语言、技巧和文化。做学问年深日久,延伸和拓展,是自然而然的事。陈平原先生研究现代文学(现在许多学者建议改称“民国文学”,孙郁先生就著有《民国文学十五讲》,始于1919年,也有人从1917年写起,终于1949年,正好是中华民国纪年。),许多现代作家都是大学中人,有着大学教职的身份,所以,陈先生就从文学史跨界到大学史,写了很多民国大学研究的文章。我的从文学艺术到文化、人文,也是顺理成章的。80年代,在我刚踏进学术的门槛时,正赶上如火如荼的文化热,如饥似渴地读了大量文化研究的东西,做了许多笔记。后来写文学方面的文章,也常取文化的视角。如果没记错的话,看了电影《野山》,写出一篇影评,那是第一次从文化的角度看艺术。2015年,《编馀思与写》出版后,我在《阴山学刊》上开的专栏“编余札记”,就转向了文化选题。也是冲着一本书去写的。由于一些偶然的原因,写到2018年第3期,专栏按下了暂停键。已写出的十几篇,收在这本书里,编为第五辑。我谈文化,多是从文学艺术来谈的,所以,放在文艺评论集里,也没有违和感。在文化研究上,有不少积累,还在进一步思考中,我想,以后还会接着写下去的,集腋成裘,然后出一本以文化为主题的学术随笔。
    感谢李国彬主编的信任,书中有6篇小说评论,都是《安徽文学》的约稿。感谢马端刚主任,虽然没有明确身份,他是把我当作《鹿鸣》的首席评论来任用的,经常布置作业,给任务,压担子,让我“多收了三五斗”。
    吴投文博士等学者、作家,为我的《编馀思与写》、《含咀集》、《插柳集》写的评论,凡5篇,作为附录,也收在本书中了。本书清雅的封面出自郭盛先生之手。在此,再次向他们致以谢意!

2020.3.1   

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