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包头日报》整版刊登全市社科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分享会成果

发布:规划评奖部 发布日期:2022-10-31 阅读:1242

10月30日,市社科联(院)线上举行了“全市社科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分享会”。《包头日报》10月31日第3版整版刊登了专家发言内容,全文如下:

《包头日报》2022年10月31日第三版

深学笃用  汇智建言 谱写包头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全市社科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分享会发言摘编

【编者按】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10月30日,市社科联(院)线上举行了“全市社科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分享会”。会上,11位社科专家学者作了精彩发言,近百名社科工作者通过SSP直播间聆听了线上交流,体现了我市社科界的政治敏锐性、理论实效性和学术前沿性。现将部分专家发言予以整理编发,以飨读者。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邵文祥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决定了其实现目标的唯一路径就是充分依靠自主自强的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水平统筹融合发挥好国内国际各方面的资源。但在所有资源中,人的资源、人才资源是首要的,是起支撑作用的决定性资源。人才在社会发展中是唯一具有整合资源、创新价值、创造财富功能的资源,是国家强盛最核心的要素。几千年的人类社会发展史已经证明,在我国七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史中“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再次充分证明了完成第一要务的第一资源唯有人才。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我国未来五年乃至“第二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宏伟蓝图。实现新的目标梦想,更需要依靠庞大的各级各类高精尖人才的创新创造。

在更高水平上增进民生福祉

市委政研室四级调研员 吕先荣

党的二十大报告回顾总结了民生领域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明确提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在更高水平上增进民生福祉的美好图景。一是民生福祉更加充实。十年来,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思路,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我国民生事业发展站在了更高历史起点上。二是民生福祉更有保障。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百年风雨早已证明,党始终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是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领路人。与此同时,新时代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从根本上说,需要人民群众共同努力奋斗。三是民生福祉更可持续。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推动民生领域建设可持续发展,突出体现在教育、就业、健康、生态“四个优先”上。

凝心聚力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包头医学院教授 马晓玲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但我们党并不拘泥于经典作家的具体论述,而是坚持不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问题;就是总结和提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从而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新的内容;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让马克思主义说“新话”、“实话”而不是说“旧话”、“假话”、“大话”、“空话”、“套话”,就是使马克思主义不断反映时代精神,回答时代课题,焕发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感,回应时代之问。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我们理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双碳”背景下包头市绿色转型路径

包头师范学院教授  宁小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过去十年,我市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发力突破。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现代城市治理体系中。坚持战略思维、系统思维,一体谋划部署和推进、考核,形成绿色转型发展的强大合力。二是推进产业转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促进高污染高能耗行业碳减排。结合地域特色,深挖资源优势,大力培育“科技+文化”的创意产业,形成绿色发展新动能。三是加强科技支撑。聚焦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抓紧部署低碳前沿技术研究,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相互合作,不断攻克低碳领域关键技术及瓶颈。加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四是优化生态空间布局。立足我市自然地理格局,明确不同区域主体功能定位,落实主体功能区划各项政策,优化空间结构,逐步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空间开发格局。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

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授  王力平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设是一个动态可持续过程。一是持续打造社会治理社会化格局,即以人民为中心,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自治和市场经济为基础、以非营利组织为中介、公民积极参与的良性互动,实现治理主体在结构耦合与资源共享行动中的共赢。二是不断坚定社会治理法治化保障,包含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三位一体建设,其目标就是要实现社会治理的规则之治,实现“良法善治”的治理目标,建成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三是有效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坚持信息共享,通过信息、网络等现代管理手段,促进社会治理主体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同合作,实现治理信息资源的整合,提高社会治理效率。四是着力深耕社会治理精细化服务。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精准“送炭”精细“绣花”,根据公共需求优化配置公共资源,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精细化供给水平,将广大居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转变为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一种永续的不竭动力。

深刻理解新时代“三件大事”的含义

包头师范学院教授  郝建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郑重概括了“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第一,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展示了党的百年伟大历程和伟大成就,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十年砥砺奋进,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第三,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创造人类社会奇迹的历史新壮举。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顺利实现,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的方向和本质要求。

党的“自我革命”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贺孝

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与黄炎培在延安的“窑洞对”给出的是第一个答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特征。正是因为我们党具备了这种独有的政治品格,才能穿越百年风雨,成为打不倒、压不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私,而天下自公。”我们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这是我们党敢于自我革命的勇气之源、底气所在。进行自我革命,必须不断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坚决斗争,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事实证明,只要我们始终不忘党的性质宗旨,勇于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刮骨疗毒的决心和意志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就能够形成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四个自我”的有效途径。从未来维度认识把握“两个确立”,我们可以看到,“两个确立”为坚持党的自我革命、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凝聚包头奋进力量

包头日报社融媒体中心执行总编  李艳诚

作为一名党报新闻工作者,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报告关于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部署要求,必须坚持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增强文化自信。一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谋划好今后一个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结合起来,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二是充分发挥媒体融合优势,新闻传媒单位要引进青年人才,壮大传播队伍、放大传播声量,发挥好传统媒体、新媒体的矩阵叠加作用,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的全媒体传播,讲好包头故事,凝聚起全市人民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三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探索媒体深度融合形势下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做好舆论监督,发挥好媒体桥梁纽带作用。

国有企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时代使命

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授  魏曙光

国有企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时代使命主要有:一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经济基础。国有企业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物质力量、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顶梁柱、成为助力相对贫困地区进入现代化的轨道并实现现代化跨越的主要依靠,高质量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二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物质保障。国有企业要在保障产业链安全的基础上,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为完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物质基础。三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应对逆全球化挑战的重要力量。国有企业要抓住“一带一路”倡议契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在融入乃至推动构建全球价值链中,实现中国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四是加快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战略推手。国有企业要利用沿线各国(地区)经济体的相对比较优势和资源,构建起以中国为主导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同时坚定不移地走出去,创造新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网络,开辟新的国际市场,打造生产与消费更加均衡发展的经济全球化格局。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市委党校副教授 赵莹

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需夯实根基、立柱架梁,加速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走向基础、结构、动力、要素、制度环境的全方位高水平提质升级,着力构建起绿色低碳、创新优质、安全可靠,与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现实路径和具体要求相协调、匹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聚力实体经济、优化产业结构,既要优化“传统”又要赋能“新兴”,着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二是瞄准当今世界科技前沿领域,敢于直面短板、勇于奋起直追,强化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进一步激发产业活力,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打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三是通过技术更迭升级、金融合理配置、人才高效引育、基础设施顺畅高效贯通产业发展经络,促进要素协同、完善产业生态,着力突破发展梗阻,实现产业发展融合互动。四是完善制度建设、优化政府服务。面对新机遇、新挑战与“双碳”目标下的新要求,政府应合理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参与到产业成长的制度建设中,着力打造良好适宜的产业发展内外部环境。

持续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欧文静

党的二十大报告第四部分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报告第五部分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放在一起进行统筹部署和集中表达,因为这都是事关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需要全社会进一步达成共识,更需要职业学校、企业主体、培训机构等不断转变观念,树立职教发展理念,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推动学校布局、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对接;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